及早发现这些表现 别让“孤独”缠上孩子
浏览次数:1407次 发布日期:2016-12-14 14:18:27
        每一个家庭,都希望拥有健健康康、身心全面发展的孩子,然而有些孩子出生后体格发育正常,而其他方面如心理、性格、情绪、认知、语言、运动等与正常儿童不太一样,比如孤独症就是一个影响智力发育的多功能障碍的疾病。有些家长误认为孩子年龄小,长大自然会好,也有些家长虽然认识到孩子不太正常,但却不知道该咋办?
  孤独症有哪些表现?
 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,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,以社会交往障碍、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。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为62/10000(0.62%),相当于每160个儿童中有一位孤独症儿童。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,一般男/女患病率之比为4-6/1。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岁之前,其中约2/3的儿童出生后逐渐起病,约1/3的儿童经历了1-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。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。
  孤独症的病因至今未明,研究证实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,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。孤独症主要表现是:1,社交交往障碍: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,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。2,交流障碍:语言发育落后,或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,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;或鹦鹉学舌语言,不断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听到的广告词等。常伴语调、语速等异常。3,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:迷恋于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、转圈、玩弄开关、来回奔走、排列玩具和积木等;坚持用同一种方式做事,拒绝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变化;仪式性或强迫性行为:如重复蹦跳、拍手、凝视手、脚尖走路、反复嗅闻物品或摸光滑的表面等。4,其他表现:睡眠障碍、精神发育迟滞、注意障碍、自笑、情绪不稳定、多动、自我刺激行为等行为;认知发展不平衡,音乐、机械记忆等相对较好或超常;还有一部分伴有抽动秽语综合征、癫痫、感觉系统损害等。
  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
  家长怎么能及早发现孩子有孤独症倾向?4个月时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;6个月时没有明显的快乐情绪;12个月时听力没有问题但喊其名字不理睬;16个月时不会说任何一个单词;18个月时不会用食指指点东西;18个月时目光不会跟随别人的指点看东西;18个月时不会玩假扮游戏。这些表现就带有孤独症倾向。
  一般来说,0-6岁是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。尤其是3岁前是孤独症儿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期。年龄越小,大脑发育的可塑性越大,所以早发现、早干预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策略。
  孤独症的治疗
  关于孤独症的治疗,岳保珠表示,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仍以教育和训练为主,药物为辅。教育和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核心症状,同时促进智力发展,培养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能力,减轻残疾程度,改善生活质量,力争使部分儿童在成年后具有独立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的能力。近年来,随着诊断能力、早期干预、康复训练质量的提高,对患儿进行长期系统的干预,可最大程度的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情况。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训练四年的孤独症孩子,有的已经正常步入小学校园,也基本上融入了普通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,也给其他患儿家长带来康复信心。
Copyright 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茂名星星园感统智能训练中心 版权所有   地址:茂名市双山六路88号大院(博汇新城)1-11号 332-336房   ICP备案号:粤ICP备12010504号 后台管理
收藏 设为首页